健全制度 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新时代,领导干部须全面增强八个本领(五)
□评论理论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并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法治思维,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一环。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进程表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废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身处新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各方竞争的市场领域,如何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在意见纷呈的观念世界,如何保证起码的理性标准和文明底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如何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用好法治这个手段。只有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增强依法执政本领重在制度治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制度治党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用制度管党治党,扎牢制度的“笼子”。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漏补缺,强化建章立制,完善党规党纪,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党内制度规定,决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能走形式、搞变通。要牢记,“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增强依法执政本领要坚守法治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纪国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到宪法法律和党规党纪的约束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告诫我们,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防止权力滥用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以用权、依法用权。“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自己当好“关键少数”,又要切实履行好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只有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增强依法执政本领要学会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大计,勤用法治思维破解改革难题,真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稳定。源于对绿色发展的重视,我省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0323件,处罚金6.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41%和356%,严格执法赢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我省而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显突出,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抓牢发展这个牛鼻子,同时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本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上下功夫,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不搞阳奉阴违、不搞另起炉灶,不搞拍脑袋决策,让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促进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法治方式破解改革发展的各种难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法治环境,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助力治蜀兴川事业再上新台阶。
先哲有言,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深刻思考法治与权力、法治与治理、法治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把握执政规律,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既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也是时代要求、使命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