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是“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执行实际到位率和到位金额明显提升,“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初步建立,有力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
据了解,一年来,人民法院坚持走信息化之路,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积极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执行工作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在执行领域建立起“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系统”“执行指挥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大型综合数据库,推出了网上临控、案款清理等多项执行措施,为破解执行难插上了高科技翅膀。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案件3440万件、冻结存款1800多亿元,查询到车辆3100多万辆、证券522亿余股、互联网银行存款超32亿元。全国累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59万余人次,限制高消费78万例,限制购买飞机票936万人次、高铁动车票367万人次。
上海法院系统在破解执行难过程中形成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等十大机制,去年全市法院实际执行率为71.58%,剔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后实际执行率为98.5%。湖南法院系统通过“一案一账户”信息化管理,堵塞执行案款管理漏洞,有效解决执行案款信息不全、底数不清、滞留法院等问题。宁夏法院系统紧紧抓住财产查控、财产处置、强制措施、结案管理和执行公开等关键流程节点,完善信息化执行系统,全区法院收案数、结案数等大幅上升。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各地法院持续发力破解执行难。福建全省法院开展“冬季集中执行大会战”专项行动,15天的行动中,对449件案件的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拘传措施,为8452件执行案件发放执行款18.4亿余元。河南法院系统启动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等系列涉农维权活动,集中两个月时间办理涉及农民工薪酬类案件。云南昆明、陕西榆林等地法院开展专项执行活动,重拳出击惩治“老赖”,集中清理了一大批历史积案、难案,形成了震慑“老赖”的高压态势,营造了社会各界支持执行的良好氛围。(记者 李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