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红盾春雷”严打假冒伪劣
涉案价值达800余万元
今(23)日,记者从成都市工商局了解到,截止到3月上旬,全市工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已在“红盾春雷行动2017”中检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4200余个(次),取缔无照经营320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2个,查办傍名牌、商标侵权等各类制售假冒伪劣案件130件,案值80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件,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市民消费安全。
灌装假名酒 “飞天茅台”堆成堆
地面散乱放着正灌装的半成品以及若干玻璃空瓶、塑料空瓶,旁边还摆放有2个装着白酒的塑料大桶,小凳上放有打码器,桌上散放着各种防伪标识,靠墙还堆放有整箱的“尖庄”、“四川高梁酒”。另外三间房里堆放着“飞天茅台”、“五粮液1618”、“五粮春”、“青花郎”等成品及各种包装材料。这是3月13日18时,新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根据举报在斑竹园镇内捣毁的制假窝点现场。执法人员在这个农家小院内现场查获各类假冒“名酒”686瓶,价值约34万余元,由于涉案金额较大,此案已移交司法机关调查处理。
无独有偶,双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汽配市场检查中查获一生产机油作坊将散装机油和收购来的成品机油,灌装成“美孚”、“壳牌”、“嘉实多”,假冒名牌机油货值98686元;查获一汽配市场商铺销售假冒“奔驰”“宝马”汽车配件,案值70余万元。彭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对某化工科技公司突击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购进20吨国产品牌的三羟甲基丙烷,将其分装到标有某国际知名品牌专用商标标识的塑料袋中假冒成进口产品进行销售,案发时已收到违法所得货款34万元。据统计,截止到3月10日,全市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已在“红盾春雷行动”中捣毁各类制假售假窝点32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件。
假箱包假服装 街边LV为假冒
盐市口、春熙路商圈是成都最繁华的商圈之一,也是城市的“名片”。为保护好这张“名片”,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针对不良商家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箱包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打击。3月上中旬,执法人员先后对新中兴广场、九龙广场及尚都广场等商业集中区进行突击执法检查,现场查或假冒箱包400余件、假冒LV等各式皮品牌皮具20件、假冒“梵尚”品牌上衣、西装等服饰产品482件;查处2起销售假冒“梦特娇”服饰产品案,货值百万元以上。据悉,数名案件嫌疑人被刑拘。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涉嫌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2月,市工商局市场监管分局在接到耐克和阿迪达斯公司对旺玛仕名品广场3楼某经营户大量销售假冒运动鞋的举报后,派出执法人员多次在该经营户附近昼夜蹲守,摸清了其仓库和进出货规律。执法人员于2月28日雷霆出击,一举将梁某、戴某的经营场所和仓库同时查获,现场收缴6048双总价值达560余万元的假“NIKE”、假“adidas”运动鞋。案件及嫌疑人均已移交司法机关。
进货不查验 小心假冒注册商品
“商家未履行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义务,导致从非正规渠道购进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的产品进行销售,也同样违法”,市工商局红盾春雷行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日,龙泉驿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对辖区内酒行突击检查时,就发现李某经营的副食品店及仓库内有“五粮液”、“五粮春”等48件名酒,李某无法提供上述酒的进货票据、合格证明文件及供货商资质,并承认自己在未履行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义务的情况下,从一上门推销人员处以7.2万元的价格购进了这些“假酒”。双流区某日化用品经营部在执法人员检查时,也提供不出来所销售的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裂可宁等产品的进货凭证,经厂家鉴定为假冒侵权产品,该商家同样没有尽到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的义务,被依法立案调查。
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商家进货时一定要注意索取相关票据凭证,一旦货物出现问题,如果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并且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六个核桃”多两字 假饮料被一锅端
加油碰到“中围石油”,洗头买到“瓢柔”,买鞋遇到“360”……傍名牌、“搭便车”这种恶意侵权行为,也是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每年红盾春雷行动的打击重点。据介绍,在今年的行动中,成都工商也查处了不少涉嫌傍名牌的案件。年初,简阳市工商质监局接到举报,称简阳有经营者销售仿冒“六个核桃”饮料的“六个石磨核桃”饮料,两个多月来,该局对简阳市内的超市、副食店以及批发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确实发现数家商铺存在销售仿冒品行为。该局采取“抓大警小”的原则,立案1起,责令4家商户停止销售,对5家商户进行约谈。
天府新区工商局也查处了一起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擅自在同种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的案件。“西湖春天”鸭舌的成都代理商胡某看到鸭舌市场好,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专门找人设计了一款与“西湖春天”外观极为相似的商标,名为“西湖舂天”,然后将普通的鸭舌换上“山寨”包装,以假乱真进行销售,最终因商标侵权被工商部门罚款10万元。
四川法制报记者 周夕又 |